银行消费贷愈“卷”愈烈 零售业务亟待回血  第1张

  证券时报记者 刘筱攸 张艳芬

  近期股市交易火爆,银证转账屡现高峰,这也引发银行对信贷资金违规入市的担忧。近日,已有数十家银行机构相继发声,提醒严禁信贷资金入市,呼吁投资者理性投资。

  与此同时,由于市场信贷需求不足,为提振消费,吸引存量客户,商业银行消费贷价格愈“卷”愈烈现象也受到关注。贷款利率纷纷从一年前的4%降至3.5%左右,部分消费贷产品跌破了3%,个别的甚至跌破2%关口。

  多家银行发声

  “最近贷款的人很多。”一家国有银行客户经理表示,国庆节前来申请贷款和咨询的客户数量大幅上升。

  据悉,伴随股市走强,一些投资者考虑“加杠杆”入市。因此,利率较低、提款相对便捷的消费贷成为一些投资者关注对象。

  “具体数据我目前不掌握,但从节前到现在确实都有客户陆续来咨询消费贷的情况。”一位国有大行深圳分行人士告诉记者,对于信贷款项的跟踪,银行会根据大数据进行贷后管理,穿透到关键转账的账户、关键字段和账户性质,如果发现相关资金违规进行银证转账,银行会第一时间收回贷款。

  据了解,由于“严禁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是银行业监管的明规,消费贷、经营贷等零售客户的贷款放款后,其转账资金并不能直接转入本人账户。但在实操中,借款人很容易将消费贷提现或转至他人账户,然后,有可能会间接转入股市。

  “银行信贷资金不能违规进入股市,仍是金融监管应当坚持的一条红线。”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副会长徐忠近日发文强调,金融机构要强化内控和合规责任,对个人投资者提示风险,严控加杠杆,要严防信贷资金以消费贷等形式流入股市。

  近日,陆河农商银行、福州农商银行、麻阳农商银行、山东商河汇金村镇银行等数十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布了关于严禁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楼市等领域的声明。并表示如果发现信贷资金违规流向股市等领域,将提前收回贷款。

  消费贷提额降价

  近日,有不少银行个人客户反映,多家银行的手机银行APP显示消费贷额度获得提高。“去年申请还只有十几万元的额度,今年就站上了20万元。”家住上海的李女士近期发现,某家大行不仅将消费贷的授信额度提高了,贷款利率也降低了,从去年3.55%的年利率降低到了目前的3.4%。

  证券时报记者调查发现,有的城商行、股份行消费贷年利率跌破了3%、2%,在优惠券加持下,个别的最低甚至能达1.88%的水平。

  实际上,趁着“金九银十”消费旺季,不少银行推出了各式提额降价的消费贷促销活动。在额度上,某大行针对公务员以及国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可做到百万元额度,利率3.4%,但需要客户线下网点签约。记者从上海地区一家国有大行客户经理了解到,赶上9月底的季末时点,客户经理手中分发了不少利率折扣券,原本平均3.5%左右的利率,最低可降低至3.15%。

  然而,该大行经理也感到同业竞争的压力,客户经常货比三家,当前已有部分股份行的消费贷利率跌破3%关口,例如有股份行的消费贷产品,在手机银行APP申请可随机分发利率优惠券,利率最低可至2.88%。

  近期,华东地区一家城商行推出的消费贷达到“冰点价”,将利率打下2%的关口——最长30天可按照1.88%的利率计息,要求客户须于8月29日至9月30日期间支用消费贷才能享受这一优惠。

  上述现象既有竞争因素,也有时节冲量原因。为了吸引客户,不少银行推出的贷款降价举措,一方面源于同业竞争、争夺存量客户的市场因素;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冲高三季末的贷款投放数据。

  在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零售贷款的价格是否会迎来拐点?对此,银行业人士多认为当前已进入买方市场。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首席专家曾刚认为,供求关系决定消费信贷零售资产的价格。目前市场的前端规模需求有限,而银行资金供给又相对充裕。而零售贷款价格是否上行,取决于市场需求,但当前市场需求端较为乏力,如果后续房地产市场回暖,消费贷价格或迎来修复。

  在曾刚看来,长期以来,由于房地产行业的支持,银行的零售贷款以个人住房贷款为主导,而个人消费贷、经营贷占比不高。可以说,房地产市场是拉动零售端贷款最主要的动能,但目前还在企稳过程当中,短期零售贷款快速扩张的可能性较小,按揭贷款带动银行零售信贷投放增长的空间不大。

  银行零售业务亟待回血

  今年上半年,银行零售业务净利润增长集体失速。

  上市银行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18家国有大行和股份行中,有10家银行上半年零售营收贡献占比下降。其中,渤海银行零售营收贡献度从去年同期的35.6%降至20.46%,同比下降15.14个百分点,降幅最高;平安银行次之,零售营收贡献度同比下降了8.7个百分点。

  此外,不少上市银行上半年零售金融业务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超过了二成,部分股份行这一数据甚至为负。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主要是受零售业务非息净收入受限、零售业务收入成本比上升、零售风险上升、收益较高的信用卡和住房按揭贷款的占比下降等因素共同作用。

  业内人士认为,从长远来看,银行零售业务亟待“回血”。在存量房贷利率压降后,各家银行零售金融需要开启其他盈利引擎,个人消费贷、经营贷,将不得不冲锋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