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火锅赛道竞争加剧并持续引发行业热议。

  从海底捞等头部品牌转攻下沉市场,到呷哺呷哺、楠火锅、怂火锅等品牌价格下调,再到人均低于40元的小火锅成为黑马,抢占高线城市商场B1层。火锅平价趋势已经形成。

  消费者对于性价比的持续追求,以及商家越压越薄的利润空间,带来行业洗牌加速、门店大量出清。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8月5日,火锅行业近一年新开店数量为209989家,净增长数量为60054家。两相对比之下,近一年火锅门店倒闭数量已超过14万。

  高开闭店比例折射出激烈的市场竞争现状。创业者大量涌入,一些餐饮“小白”甚至短暂地卷起低价,却最终难以为继。

近一年开店21万闭店14万:火锅赛道洗牌加速,“低价不低质”成核心竞争力  第1张

  9.9元打响残酷价格战,下沉市场成“内卷”新战场

  火锅赛道的9.9元价格战已司空见惯,例如楠火锅3.0店型上线了9.9元的鲜牛肉和39.9元的锅底;怂火锅新菜单中,荤菜9.9元起,素菜6.6元起,锅底8元起;熊喵来了推出9.9元小龙虾锅底;鸿姐老火锅更是推出了“9.9元抵100元代金券”活动。

  低价趋势下,下沉市场成为了火锅赛道的“兵家必争之地”。辰智大数据白皮书显示,2023年一至四线城市的火锅门店数都在减少,但五线城市火锅门店增速高达18.5%。而且三四线城市的门店数降幅低于一二线城市,说明下沉市场需求更具稳定性与发展性,是火锅品类未来发展的沃土。

  从细分品类来看,小火锅的消费增长在下沉市场较为突出。红餐大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7月,五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数占比从10.8%上升到15.1%,四线城市的门店数占比从17.4%上升到20.2%。

  一批区域品牌应运而生。例如河南的围辣小火锅、山东的陈钢串串香等。围辣小火锅凭借20元左右客单价开出了八百多家店,成为火锅界的“蜜雪冰城”。

  部分头部品牌已经开始布局下沉市场并初显成效。海底捞就是典型案例。根据海底捞上半年财报,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3.8%。从构成看,一线城市占比从2023年同期的18.2%减少至17.6%,三线及以下城市营收占比从2023年同期的38.2%增至39.9%。低线城市正在逐渐撑起海底捞营收的基本盘。

  低价不低质:食材降价与快餐化成就极致性价比

  做降价、做下沉并不意味着产品低质化。“低价不低质”才是在这场残酷竞争中存活的关键。

近一年开店21万闭店14万:火锅赛道洗牌加速,“低价不低质”成核心竞争力  第2张

  实现“低价不低质”有两种主要策略。一是压缩其他环节成本,提高食材在成本中的比重,从而凸显性价比。持续了一年多的牛肉降价潮,使牛肉火锅成为了热门创业赛道,涌现出许府牛、谭三娘、张哞哞等一批平价品牌,凭借高性价比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店。

  去年新增六百多家门店的许府牛,为了降低成本采取极简装修,在中后台运营也采取了极简设置,例如简化供应链管理和库存控制流程,从而降低了运营成本。谭三娘创始人刘强透露,今年品牌以平均每个月45家的拓店速度增长,北京槐房万达门店两月流水达150万元。据红餐大数据显示,目前谭三娘已开出130多家门店。

  二是把产品做得更加快餐化、轻量化,从而压低客单价,迎合大众消费趋势。小火锅、火锅菜、烫捞杯等就是火锅快餐化的典型产品。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7月,小火锅已在全国开出五万家门店。多家头部品牌也拓展了子品牌及外卖店、卫星店,以应对更多新消费场景:小龙坎子品牌Minihoogo火锅菜,目前已在成都开出了十余家门店;海底捞的下饭火锅菜外卖店已达到千店规模;上海左庭右院烫捞杯瞄准一线城市白领,推出健身轻食类火锅杯外卖,多家线上门店月销量达到上千单。

  火锅低价竞争的背后,是产业端供过于求与消费端追求平价优质共同作用的结果。业内人士认为,当市场进入饱和,消费者开始寻求更加本质与真实的餐饮体验。行业也会重回冷静期,将关注点落到对食材品质、烹饪技艺及服务细节的深耕细作上。

  此外,布局线上渠道也成为穿越结构性调整周期的重要策略。虎嗅智库研究显示,2024年上半年国内餐饮商户线上化率为53.9%,同比提升了11.5个百分点,线上商户增速高于行业规模增长。随着外卖市场的快速发展,火锅店亦需紧跟趋势,强化外卖渠道布局,帮助消费者摆脱时间和地点限制,满足多样化需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广告】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