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要想让“石家庄牛肉板面”这一品牌真正落地生根,还需令其持续嵌入市场语境和市民日常。
今年7月,河北石家庄召开了“石家庄牛肉板面公用品牌发布会”,宣布将推广使用“石家庄牛肉板面”这一品牌,开始“去安徽化”。最近,石家庄又有新举措,据报道,石家庄市饭店烹饪行业协会等已于8月14日公布了《石家庄牛肉板面制作工艺及研发团队名单》,对板面的制作工艺进行了明确。
从这些举措可以看出,当地的目的很明确,即打造一个完全属于石家庄当地的美食品牌。对一个地方小吃剥离其原有的“出身”,重新赋予一个身份认证。这样的举措并不常见,也因此得到了各方关注。
“石家庄牛肉板面”——或者说此前的“安徽牛肉板面”的发展历程,其实是个相当有趣的故事,这份美食发源于安徽,却由两地民众共同创造。
这道美食起源于安徽阜阳市的太和县,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批安徽人来北方打工,由此就带来了这道地方小吃。随后在几十年的演变中,安徽板面经本地化发展,融入地方特色后,在石家庄发扬光大。从后来的情况看,其知名度已经超过了其出身地,“安徽牛肉板面”成了名副其实的“石家庄特色美食”。
从这个角度说,石家庄将之进一步本地化也有一定的道理。虽然起源于安徽,但这道美食当下的形态以及所凝聚的记忆、情感等因素,相当程度仍源于石家庄。石家庄希望完成“最后一次”改造,让其以名正言顺的方式出现在地方版图上,这种品牌塑造的初衷可以理解。
与此同时,安徽太和也在努力打造“太和板面”的品牌。比如,当地也出台了《关于促进太和板面品牌化产业化发展的实施方案(讨论稿)》。那么,为进一步凸显本地特色,形成板面界“双峰并峙”的局面,石家庄此举似乎也并无不可。
当然,对于石家庄来说,目前相关工作的推动恐仍面临不小的挑战。石家庄希望通过官方力量对板面的属性进行明确,这却和“安徽牛肉板面”的发展史恰恰相反——石家庄的“安徽牛肉板面”固定成一个品牌,并没有多少有意识的推动,反倒是市场自然生长、最后约定俗成的结果。
更何况,“石家庄特产安徽板面”已经成为一种网络梗,这发源于石家庄当地居民的自我调侃。正因为这个网络梗里存在反差感,反倒给这道小吃带来了高知名度。如今正名之后,少了一丝幽默,对于品牌营销来说会有多少影响,有待观察。
其实,民间饮食的发展很多时候都没有什么“道理”,大都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结果。就像网络梗所调侃的,“奥尔良没有烤翅,加州没有牛肉面”。这些名称的出现,往往是很多偶然因素叠加的结果,乍一看似乎经不起逻辑的推敲。
同样地,如果石家庄真正想让“石家庄牛肉板面”成为脍炙人口的品牌,那么就必须在行政力量的助推之外,让其能够通过市场演化,进入人们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形成有辨识度的特色,让人们形成明确的记忆,最终把“习惯”改过来。
当然,也能看到石家庄正在努力。除了出台相应的标准,就在8月5日,石家庄还举办了首届石家庄牛肉板面培训班,20名学员参加了本次培训,旨在“为他们提供开店选址、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指导,提升创业成功率”。
可见,石家庄也考虑到了市场因素,希望通过对市场的引导,让这一品牌真正落地生根,嵌入市场语境和市民日常。
或许这一次品牌重塑的结果,最终还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需要通过主观意愿和市场反馈的互动来检验。但无论如何,石家庄的这一次尝试都值得人们持续观察,而其试验结果,相信也会给很多地方擦亮特色品牌和城市营销留下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