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郝亚娟 秦玉芳 上海 广州报道
“一单难抢”“买到全凭手速”……当前,存款利率持续下行,大额存单“断货”已成常态,一些黄牛做起了大额存单“代抢”生意。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某平台出现多条代抢代买大额存单的帖子。帖子内容显示:“出某银行3.65%大额存单抢购方法,抢到概率100%。”
有银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因为额度管控,大额存单成了稀缺资源。银行一般把它作为钩子产品,要‘配货’才会给一些大额存单的额度。一般人买不到,所以会有黄牛帮忙牵线买,里应外合,拿回扣。”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艾亚文指出,代抢大额存单可能违反银行的销售规定和金融监管政策,如果内部人员违规操作,可能会触犯法律法规,投资者和代抢者都将可能面临处罚。此外,投资者将资金交给代抢者,存在资金被挪用或诈骗的风险,在代抢过程中,投资者需要提供个人银行账户信息,增加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可能导致资金被盗或身份被冒用。
“一票难求”的大额存单
“原来买的(大额存单)都是4.2%、4%的(利率),额度很多。现在3%的(利率)都得抢。”投资者王先生感慨道。
投资者赵女士表示:“定好闹钟也抢不到大额存单,现在能买到的都是转让的,剩余期限都达不到三年。”
7月下旬,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纷纷落地,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记者注意到,目前多数银行已停售大额存单,一些中小银行发行的大额存单三年期利率超过3%,成为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
艾亚文告诉记者:“当前大额存单市场呈现出供需紧张的态势,尤其是三年期以上产品,多家银行货架上已难觅其踪,部分银行也对大额存单起存金额和购买资格有所限制。”
某股份制银行零售业务人士也向记者透露,目前该行针对个人客户的大额存单已经停售了,停售前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已经降到2.3%左右,现在只有针对企业客户的大额存单还有部分额度。“但额度管控也非常严,算是稀缺资源。我们一般把这种大额存单产品作为钩子产品,给企业做产品组合的配比。”
“哪里有交易,哪里就有黄牛。”代抢大额存单已成为一种新玩法,有人卖攻略,也有人直接帮忙代抢赚服务费。
上述股份制银行零售业务人士透露,目前大额存单对各家银行来说都算是稀缺资源,一般客户买不到,就可能会出现帮忙牵线撮合的黄牛。
在某平台上,有用户发帖:“出某银行3.65%大额存单抢购方法,100%抢到,从未失手,标价只要8.8元。”记者联系后,对方表示,需单独加微信,在转账后发抢购教程。
据媒体报道,有黄牛表示可“代抢”大额存单,从中收取客服手续费,价格在150元~500元之间,以200元左右的价格居多。但需要客户提供账户、密码等信息,黄牛直接在客户账户中操作,利用工具抢单。
在康德智库专家、北京市两高(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郭凤丽看来,代抢大额存单现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信息不对称和投机行为的泛滥。黄牛利用技术手段和快速反应能力,抢占市场先机,从中牟取利益。
中国银行研究院银行业与综合经营团队主管邵科表示,代抢大额存单正是其供给和需求不匹配的一种体现。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下行,非对称的下调模式导致利率曲线日趋平坦化,较高利率的中长期大额存单变得更加稀缺,购买难度有所增大,部分投资者试图通过其他渠道购买这些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黄牛进行大额存单产品的代购,风险也须警惕。邵科指出,代抢过程中,投资者需要向代购者提供个人身份、银行账号等敏感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会被滥用,给投资者带来风险隐患。
郭凤丽强调,投资者应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避免向不明身份的中介提供敏感信息。同时,银行也应加强客户信息安全保护,防止信息泄露。
邵科还表示,代购过程缺乏资金的监控机制,可能出现投资者的资金或存单被盗用的风险,其间的资金安全风险须警惕。
在郭凤丽看来,代抢大额存单现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投资者的需求,但其背后存在的风险不容忽视。投资者应保持理性投资态度,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选择正规渠道进行交易。同时,银行也应加强监管和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
截至记者发稿,此前多个“代购大额存单”的帖文内容已改为“出售大额存单抢购方法”。
替代产品受青睐
大额存单如此紧俏,更反映出在利率持续下调环境下,投资者兼具安全稳健和高收益的投资需求难以被满足的现状。
华宝证券研报显示,截至7月29日,六大国有银行与12家股份制银行均完成了存款利率下调,一年期以下定存利率下调10BP,一年期以上定存利率下调20BP。
利率新一轮下调后,理财产品收益率进一步下降。普益标准数据监测显示,2024年7月22日~7月28日一周新发行理财产品中,开放式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2.59%,封闭式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2.90%。
上述股份银行零售业务人士强调,目前居民风险偏好仍然较低,更倾向低波稳健、持有期较短且相对收益高的产品。“相比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收益率能达到3%以上的大额存单产品自然是投资者最青睐的首选。但在低利率、低息差的环境下,银行都在尽可能降低负债成本,很多银行选择停售大额存单,或者调降大额存单利率。”
华宝证券在研报中进一步分析指出,就银行而言,通过停售长期限大额存单,可以降低高负债成本,优化负债结构,稳定息差水平。从行业整体来看,截至2023年年末,银行净息差下滑至1.69%,跌破1.7%关口。将成本较高的中长期定期存款或存单压降,有利于缓解净息差压力,改善银行经营水平。
不过,上述研报也强调,部分区域中小银行反其道而行之,逆势增加大额存单产品以增加获客。这是由于不同银行负债结构、市场竞争地位的差异,因此调整节奏、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从市场表现来看,受存款利率下调影响,大额存单“量价齐跌”,不同类型银行的大额存单发行利率出现了一定分化。邵科指出,大中型银行的息差水平持续下降,亟须控制高成本负债,大额存单发行动机有所下降,特别是利率较高的中长期产品,整体利率水平也跟随存款挂牌利率下调而相应下降。部分中小型银行的息差处于较高水平,资金需求相对旺盛,大额存单发行热情不减,不仅额度充足、期限灵活多样,而且利率也相对较高。
“从需求端来看,目前存款利率普遍下调,大额存单利率相对较高且支持转让,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和安全性,仍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邵科指出。
与此同时,替代大额存单的产品也越来越受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关注。前述华宝证券研报分析指出,流动性较好的日开型非现金管理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其近1月年化收益率仍在2.5%以上,而替代大额存单的封闭式1年~3年期的理财产品,近1年年化收益均在3%以上,高出同期限定期存款利率100BP以上,对投资者而言具备较强的吸引力。
总体来看,利率持续下行趋势难改,在此环境下投资者要如何做好资产配置?
“由于经济增速的下行,投资回报率下降带动各类资管产品收益率以及存款利率持续走低。存款利率下行,也会进一步带来投资于高息存款类资产的理财产品收益的走低。”上述研报指出,低利率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应尽量调整好投资心态。首先,调整及降低对投资收益的预期。其次,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对每一笔钱的投资风险收益要求,综合进行资产配置。对于稳健型投资者而言除了存款类产品之外,替代中长期限大额存单的“缺位”,可以适当配置期限在半年到三年期的低波稳健的固收类理财产品和部分保本策略的结构性理财产品。
不少投资人士认为,“固收+”理财产品因其相对稳健和高收益特性,对低波稳健投资偏好的投资更有吸引力。
普益标准研究员王杰表示,今年以来,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纯固收类理财产品已难以满足部分投资者的收益需求。“固收+”策略通过固定收益类资产作为底仓,搭配股、债等低相关性资产进行风险分散,通过多元化资产配置,在控制波动与回撤的前提下增厚产品收益,越来越受到投资者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