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智能网联。
作者 | 吕敬之
来源 | 融中财经(ID:thecapital)
估值近86亿,小米是不是又要在汽车产业链投出一个IPO了?
就在近日,博泰车联提交了上市申请正式谋求IPO之路。在博泰车联的股东名单中,小米集团的参与尤为引人注目。作为智能手机和IoT设备的领军企业,小米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投资布局也展现出深远的战略眼光和全面的发展策略。小米对博泰车联的投资,不仅加深了小米在汽车产业链的布局,也为博泰车联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小米对汽车智能化的投资不仅限于博泰车联,其触角已延伸至汽车零部件、智能化技术乃至汽车后市场,构建起一个立体化的产业链投资版图。
如今,随着电动化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智能化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竞争的关键。小米和博泰车联的合作,正是这一趋势的生动体现。面对产品同质化的挑战,博泰车联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不断优化用户体验,增强产品的差异化优势。而小米则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和用户基础,以及在智能化领域的全面布局,有望在汽车智能化领域实现突破,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驾驶体验。
86亿
小米投资又要收获一个IPO
近日,博泰车联提交了港交所的上市申请。
这家公司的前身是上海博泰悦臻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早在2010年就推出了中国首个3G车联网系统,成为中国智能网联市场的先驱之一。博泰车联网也是最早涉足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开发的企业之一。
据企查查信息,博泰车联已经完成了多轮融资,近一次是在2024年上半年,通过D轮融资筹集了约10.47亿元人民币,融资后的估值达到了85.72亿元人民币。在博泰车联的股东中也有不少明星产业资本,其中“流量”最高的,就属今年推出了新车的小米。除此之外,中国一汽、东风汽车、海尔集团均有参与博泰车联的融资。
博泰车联网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其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全栈解决方案。作为智能汽车产业链中的先行者,博泰车联网拥有众多创新车载智能产品,并在行业内拥有领先的研发水平。公司提供的全栈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从硬件到软件再到云端服务,实现了差异化,满足了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此外,博泰车联网在智能座舱垂直一体化业务发展中处于领军地位,业务遍及车联网全产业链,覆盖智能座舱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及运营服务的各个方面。
据华尔街见闻报道,截至2023年年底,博泰车联网已经成功通过22家汽车OEM对智能座舱供应商的资格审查,其中包括15家中国OEM(中国前五大OEM中的三家)、5家合资OEM和2家国际OEM。今年前五个月,博泰车联网再次从7家OEM手上获得17个新的定点。
尽管如此,博泰车联网仍然处于亏损状态。根据红星新闻数据2021年至2023年,公司的净亏损分别为3.72亿元、4.52亿元和2.84亿元,累计净亏损超过11亿元。在此期间,公司的毛利率分别为21.3%、14.1%和15.4%,研发成本分别为2.79亿元、2.77亿元和2.35亿元。
此外,随着智能座舱市场覆盖率的提升,产品同质化问题开始凸显,用户很难体验到差异化服务。这要求博泰车联网必须增强产品的差异化优势,以维持其市场竞争力。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博泰车联网采取了一系列差异化战略——公司不断投入研发,推动技术创新,确保其产品在功能和性能上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博泰车联网专注于用户体验的优化,通过改进人机交互界面和增强智能语音助手等,提供更直观、更个性化的操作体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如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增强智能座舱的个性化服务和预测用户需求的能力。开发针对特定使用场景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特定需求。集成多种交互方式,提供更丰富的交互体验。采用高端显示技术,提供沉浸式视觉效果。提供个性化定制选项,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定制智能座舱的功能和外观。与第三方服务和应用提供商合作,集成丰富的内容和服务生态。强化智能座舱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措施,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
通过这些差异化战略,博泰车联网不仅能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还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突出其产品的差异化特点,吸引并保持用户的兴趣和忠诚度。展望未来,博泰车联网有望继续引领智能座舱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驾驶体验。
小米的汽车版图
从新车上市后,小米对整个汽车版图的布局也逐渐被人关注,这次博泰车联的背后同样有小米的身影,这也备受关注。
小米集团在汽车行业的投资布局展现了其深远的战略眼光和全面的发展策略,不仅涉足了整车制造领域,更将触角延伸至汽车零部件、智能化技术,乃至汽车后市场,构建起一个立体化的产业链投资版图。
在整车制造领域,小米通过旗下顺为资本对新兴的电动汽车制造商进行了早期投资,其中包括对蔚来和小鹏汽车的注资。2015年,小米参与了蔚来汽车的A轮融资,而在2017年及之后,小米对小鹏汽车的连续投资更是凸显了其对电动汽车行业前景的信心。
小米对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三电系统,即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上。通过战略投资和早期融资轮次的参与,小米不仅投资了中航锂电,还涉足了奥易克斯、赣锋锂电和蜂巢能源等企业的融资,这些企业在动力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方面具有专业的研发和生产能力。
智能化系统作为汽车制造的"上层建筑",小米自然不会错过这一领域的投资机遇。自2020年起,小米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投资动作频频,覆盖了从芯片设计到传感器,再到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等多个方面。小米投资了灵明光子、易兆微电子等公司,这些企业在3D感知、晶圆半导体设计等关键技术上具有领先地位。此外,小米还投资了Momenta、智行者等在自动驾驶和智能底盘领域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
总体来看,小米对汽车产业链的全面布局体现了其对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深刻理解和长远规划。从智能化技术的上游到整车制造,再到汽车后市场的服务,小米的投资策略不仅完善和成熟,而且与公司宣布造车的时间节点高度吻合。
小米集团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投资策略展现了其打造全方位产业链的雄心与实力。通过一系列战略投资,小米不仅在整车制造领域有所布局,更在智能化系统这一“上层建筑”上频频加速,力图构建起一个从芯片、传感器到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底盘的全栈自研能力。
小米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优势首先体现在其强大的品牌和用户基础。作为智能手机及IoT设备领域的领军企业,小米拥有海量的用户群体,这一优势有望借助小米品牌的知名度和口碑为小米汽车产生引流效应。小米智能生态已覆盖手机、平板、智能家居设备等多个领域,通过发布小米澎湃OS,实现小米跨端操作系统的软件架构统一,进一步丰富小米生态系统,实现“人车家全生态”。
然而,小米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投资同样面临着挑战。作为后来者,小米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追赶已有的智能化技术,尤其是在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领域,需要实现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创新。此外,小米还需要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成本效益,尤其是在三电系统等核心部件上,需要通过投资或合作确保供应链的竞争力。
在市场竞争方面,面对已经成熟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和其他科技企业的激烈竞争,小米汽车需要在产品定价、智能化功能等方面展现出足够的竞争力。此外,小米汽车还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量产问题,同时获得必要的造车资质,这是实现商业化的关键步骤。
小米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投资布局体现了其打造智能汽车生态的愿景,但同时也需要面对技术、市场和生产等多方面的挑战。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整合,小米有望在汽车智能化领域实现突破,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驾驶体验。
汽车卷向智能化
电动化之后,电车市场下一个趋势就是卷向智能化。
随着电动化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智能化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竞争的关键。用户对车辆智能化的关注日益增加,特别是智能硬件、自动/辅助驾驶和OTA升级等方面。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指出新能源汽车将向移动智能终端转变,同时地方政府也在加速智能化进程,如湖南湘江新区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同时,科技企业如华为、小米等的加入,为新能源汽车注入了互联网基因,推动了智能化技术的发展。
智能化不仅关乎车辆本身,还涉及到能源管理、自动驾驶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发展将使车辆从单纯的交通工具转变为大型智能终端。随着年轻一代成为购车主力,他们对个性化、智能化的汽车产品有更高的需求,这促使汽车企业在设计和功能上进行创新,以满足市场。
在这样的环境下,国内主机厂将智能化作为发展重点,带动本土智能化部件供应商的崛起,预计在汽车智能化的下半场,这些厂商的先发优势将进一步放大。
在电动车智能化的整体方面,智能驾驶似乎一直是存在感更高的一个技术。其实,智能座舱在电车智能化中也扮演必不可少的角色,并且已经成为影响消费者的购物决策的重要因素。
随着车辆科技感的提升,消费者在购车时更加注重智能化体验,将智能化作为重要的购车考虑因素之一。J.D. Power的报告显示,近四分之一的消费者将智能化体验视为最重要的购车决策因素。
在整个智能座舱的市场,中国品牌的智能化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智能座舱和交互体验的提升吸引了消费者对中、高价车型的关注,使得消费者的购车预算倾向于升级,而不是降级。与此同时,智能化配置的需求高涨,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体验占据了消费者购车决策的超过10%的权重。消费者对智能化配置的需求不仅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也促进了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智能座舱的渗透率自2022年以来稳步提升,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80%。然而,随着各车企方案的趋同,座舱对消费者购车决策的影响有所降低,车企需要满足消费者对车内硬件调动及系统的广泛、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
在这个时间点,寻求IPO的博泰车联自然为智能座舱以及汽车智能化产业添写了非常漂亮的一笔。不论是博泰车联还是小米整车产业链的布局,故事都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