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落实做好“五篇大文章”指导意见·银行篇

  结合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这一政策指引打开了金融机构广阔的创新空间,更为激活实体经济“一池春水”增添动能。

  为推动相关工作做深做实,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旨在推动行业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多样化、可持续的“五篇大文章”服务体系。

  沿着监管划定的落实落细路线图,银行业金融机构如何更好凝聚全行力量,引导金融资源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当前,多家银行正结合自身职能定位,在完善机制建设、健全产品体系上下功夫;在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的同时,更注重兼顾业务的可持续性。

  向机制建设要动力要成效

  做深做实金融“五篇大文章”,不能仅仅着眼小处缝缝补补,更要加强统筹协调,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来打通金融服务的“经脉”。

  为此,《指导意见》明确,银行要加强内部管理机制建设,通过建立健全专项领导协调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落实尽职免责制度、设立专门部门或特色分支机构等方式,加强对相关业务的组织保障和资源倾斜。

  记者采访发现,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领域,多家银行已进一步优化了组织架构。通过完善顶层设计,从“大脑中枢”指引全行相关工作步调一致,并通过打造专业化支行等方式,让好政策加速传导至“神经末梢”。

  在完善顶层设计方面,据中国工商银行介绍,该行党委成立服务“五篇大文章”领导小组,管理层成立推进委员会及五大专门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出台专项行动方案和配套制度,搭建起“1+N+X”政策执行和保障体系。平安银行以“五篇大文章”为指引,推出《平安银行关于支持实体经济的若干措施(2024)》;在总行设立支持实体经济委员会,统筹全行支持实体经济的战略规划、资产投向、资源配置和业务推动。

  聚焦细分领域,中国银行成立科技金融中心、养老金融中心。其中,科技金融中心将通过更加高效有序的业务协同机制,持续完善全生命周期、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养老金融中心将全面统筹集团养老金融业务发展,并与各部门协同发力,推动养老金金融、养老个人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和银发场景生态建设。浙商银行专门设立了能源金融部、能源金融评审中心,制定风电、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领域授信专项政策。同时,该行建立起绿色金融业务绿色审批通道,给予审批便利、绩效考核优惠倾斜等政策。

  随着金融向下沉,以特色网点、特色支行带动业务发展,也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加速落地“五篇大文章”的重要抓手。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认为,银行设立特色分支机构,能够更好地为特定的金融主体提供专业化、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持续推动经济新动能加快形成。

  据了解,邮储银行在各类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设立了总行直管的科技金融专业机构,配备专业人才队伍、专门经营管理评价方案、费用支持和单列不良限额等支持。“目前,邮储银行15家设立科技金融专业机构一级分行的科技型企业贷款全年净增已占全行的70%以上,专业机构引领作用显著。”该行有关业务负责人介绍。

  结合当地绿色金融发展需要,厦门国际银行积极推进绿色专营机构建设,在福建南平地区试点创建首个“绿色支行”,重点支持福建省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福建省内各分行均设立绿色金融发展领导小组,贯彻关于绿色金融的决策部署。

  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互相补位”

多家银行精准发力,做好“五篇大文章”  第1张

  要想真正实现层次丰富、覆盖广泛、服务多样的效果,必须充分发挥不同类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职能优势。在针对性满足差异化融资需求的同时,避免出现行业“内卷”和同质化竞争。

  为此,《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五篇大文章”的职能优势。其中,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要重点做商业性金融干不了、干不好的业务,全国性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长钱”支持,在这一领域,以中长期贷款为主、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政策性金融,能够与商业性金融“互相补位”。

  “在科技创新领域,对于商业金融不宜进入的领域,中国进出口银行设计了专门的‘科创贷’产品,优化信贷资源配置、贷款投放期限和风险缓释措施。在先进制造领域,我行及时传导国家政策要求和产业导向,在重要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产业创新发展和重大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精准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有效增加先进制造业的政策性金融供给。”中国进出口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

  对于具备渠道、资本、科技优势的大型银行而言,如何进一步提升“五篇大文章”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是关键。

  “国有大行应提升旗下各业务条线以及海内外各分支机构的合作效能,力争实现‘一点接入,全集团响应’的一体化金融服务模式。同时,充分发挥杠杆作用,通过承销或发行股权债权工具、发起或参与产业基金、设立或销售资管产品等方式,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满足‘五篇大文章’多元化、差异化需求。”中国银行研究院银行业与综合经营团队主管邵科告诉记者。

  据交通银行介绍,该行深化协同联动,提供全链条综合化金融服务。股权投资方面,发挥交银资本、交银国信等子公司股权投资基金牌照,秉承“投早、投小、投硬、投长”理念,引导各类金融资本向科技型企业聚合。债券融资方面,搭建以科创票据、知识产权证券化为核心的债券承销产品体系,引导更多债券市场资金精准滴灌科技型企业。

  在普惠金融方面,邮储银行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综合金融服务,一站式解决客户金融服务需求,从单一贷款供给行向“信贷+”综合服务模式转化。在科技金融方面,邮储银行持续加强对科技型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包括不断完善科技金融政策支撑体系,加强与政府、创投等机构的合作,创新服务模式,推广“看未来”的风险评估体系。

  一直以来,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以灵活的管理体制、差异化的竞争策略、较强的创新能力著称。就做好“五篇大文章”而言,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应充分发挥上述优势,为全行业提供更具创新属性的发展思路与更不落窠臼的实践案例。

  在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的同时,招商银行以新兴技术手段赋能“五篇大文章”落地落细。记者了解到,为提升科技金融质效,该行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形成面向科创企业的成长潜力评价模型,并建设了授信辅助决策评价模型。为持续加强普惠金融服务,该行通过图神经网络、AI大模型等新兴技术手段,探索成本可控制、创新可复用、业务可持续的普惠发展新模式。养老金融方面,该行还探索运用AI人工智能技术,在客户服务线上化、经营管理数字化、投资和风险监控自动化等方面持续建设特色服务能力。

  依托控股股东平安集团的资源禀赋,如何将集团康养产业优势融入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是平安银行当下关注的方向之一。“我们将通过与平安寿险等兄弟公司联合,构建居家养老、康养社区养老两大解决方案,健全养老服务权益体系,全面满足客户多元化养老需求。”平安银行有关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

  立足特色,精耕细作

  相比之下,地方性中小银行则拥有界线更加清晰明确的“主场”,是让“五篇大文章”服务体系多层次、多样化特征得以名副其实的关键角色。《指导意见》也在积极引导中小银行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鼓励城商行和民营银行注重利用管理半径短、经营机制灵活等优势,农村中小银行要加大乡村振兴等领域融资支持。

  实际上,基于人缘、地缘等优势,中小银行在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方面实力显著,因而也被寄予厚望。

  宁波鄞州农商银行注重在小微客群经营上“精耕细作”。该行有关业务负责人介绍,银行将服务区域划分为三类六级网格,制定标准化服务方案和走访流程,广泛开展小微企业营销走访,配套建立访客日志,逐步打造“网格责任+作业模式+逐月推进+过程监督”的全流程体系。

  提起泰隆银行,就不能忽略“泰隆模式”——该行专注小微企业和无抵押贷款的特色技术,让地方性中小银行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拥有了可借鉴的样本。现如今,泰隆银行正在践行以社区化为核心的商业模式,通过营销队伍下沉、网点布局基层,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截至2024年4月末,全行2000多亿元信贷资产中,民营企业贷款占比91.90%,小微贷款占比72.90%,涉农贷款占比51.19%,户均贷款仅48.34万元。

  “‘五篇大文章’、五个相对独立的领域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广泛的展业选择,金融机构应结合自身风险承担水平和现有经营模式进行优化调整。”国信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表示,中小银行落实“五篇大文章”不一定强求面面俱到,可以结合自身禀赋优势进行特色化经营,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有效平衡收益与风险

  就《指导意见》答记者问时,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特别强调“要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前提下进行,稳中求进,守牢风险底线”。

  “五篇大文章”是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集中体现。要让“五篇大文章”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商业可持续,进而长长久久地助力强国建设。

  “监管部门在鼓励开展‘五篇大文章’相关金融业务的同时,并未放松审慎经营的监管要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银行管理系主任宫迪表示,部分机构可能利用“五篇大文章”政策红利,过分强调业务完成率而忽视具体实施效果,过分强调业务覆盖度而无限降低业务门槛,最终导致资金低效使用或错配、风险积累。因此,在追求完成指标的同时,银行机构必须确保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避免因盲目扩张或过度授信而引发的金融风险,避免资金被不合规的对象所骗取、套取。

  从具体实践来看,现阶段,银行业金融机构正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力争让信用风险更可控。

  截至今年3月末,工行绿色贷款余额(金融监管总局口径)5.9万亿元,在量上发挥“头雁”效应的同时,注重守住风险底线。工行深入研究绿色领域政策动态、风险点等,强化全流程融资风险管控。持续加强对融资客户的多维度监测分析,建立贷后资金用途监控和定期排查机制,积极运用企业碳账户、环境信用评价、政府处罚情况等信息,前瞻识别风险因素并采取缓释措施。

  “要想实现金融服务的商业可持续,其中的关键是要实现风险的精准防控。”邮储银行有关业务负责人强调,为此,邮储银行持续提升智能风控水平,通过贷前数字画像、贷中集约化审批、贷后集约化管理,进一步实现了风险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多家银行精准发力,做好“五篇大文章”  第2张

  2022年,厦门国际银行曾提出“产业专业化”策略,以探寻新的信用风险可控的信贷业务方向。“在‘五篇大文章’的背景下,我们将该策略升级为‘产业专业化2.0’,进一步扩充服务产业赛道,并迭代完善政策和服务体系。”厦门国际银行有关业务负责人介绍。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做好“五篇大文章”是着眼于我国经济社会长期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金融机构要紧扣政策导向,既充分利用支持政策空间,用好政策红利,也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有效平衡收益与风险。